肩周炎,中医称漏肩风,俗称“肩凝症”“冻结肩”“五十肩”,以肩部疼痛、痛处固定、活动受限为主症,夜间为甚,肩前、后或外侧压痛,主动和被动外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多与体虚、劳损及风寒侵袭肩部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肩部经络不通或筋肉失于气血温煦和濡养。
【针灸治疗】
主穴取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阳陵泉、条口透承山。毫针刺,泻法或平补平泻。可行透刺法:肩髃透极泉、肩髎透极泉、肩前透肩贞。局部穴位可加灸法。肩关节活动受限者,在局部穴针刺前或出针后刺远端穴,行针后让患者活动肩关节。
【推拿治疗】
初期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为主;中期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后期以促进功能恢复为主。选择适当手法按摩肩关节周围、三角肌部等。重点着手于肩髃、肩贞、秉风、天宗、臂臑、曲池等穴。
【拔罐疗法】
取肩部阿是穴。行刺络拔罐,2~3日治疗1次。
【针刀治疗】
肩关节出现粘连时,局麻下将针刀刺入痛点,可触及硬结和条索,顺肌纤维走行方向分离松解粘连。
【功能锻炼】
1.背墙外旋法
患者背靠墙站立,患肢屈肘90°,握拳,掌心向上,上臂逐渐外旋,尽可能使拳眼接近墙壁,反复进行。适用于外旋功能障碍者。
2.越头摸耳法
患侧手指越过头顶摸对侧耳朵,反复进行。适用于梳头功能障碍者。
3.面壁摸高法
患者面朝墙壁站立,患侧手沿墙壁做摸高动作,尽量使胸部贴近墙壁,反复进行。适用于上举功能障碍者。
4.背后拉手法
双手放于背后,用健侧手握住患肢手腕部,渐渐向健侧拉并向上抬举,反复进行。适用于内旋后弯摸背功能障碍者。
5.扶墙压肩法
患侧手外展扶墙,用健侧手向下压肩至最大幅度,反复进行。适用于外展功能障碍者。
6.单臂环转法
患者站立,患肩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的环转运动,反复进行。适用于旋转功能障碍者。
【预防调护】
1.早期针灸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期间患者应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并注意肩部保暖。
2.炎症期以制动为主,减少关节活动;粘连期配合主动运动,防止粘连加重;肌肉萎缩期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