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

痔疮
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以便血、脱出、肿痛为临床特点,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
    主要临床表现是便血、痔核脱出及肛门不适感,多因脏腑本虚,兼因久坐久立,负重远行,或长期便秘,或泻痢日久,或临厕久蹲,或过食辛辣醇酒厚味,导致风湿燥热下迫大肠,或中气下陷,不能摄纳则痔核脱出。常用中成药有槐角丸、地榆丸、脏连丸、补中益气丸等,临床上根据辨证选择应用。
1.风伤肠络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等,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以凉血地黄汤,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等。可常食鸡冠花、香蕉、苍耳子、菊花等。

【包邮】批发安国市场中药材菊花 白菊花 当季新货菊花无硫泡水[出售]


2.湿热下注
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以脏连丸加减。可常食马齿苋、木槿花、荸荠、芹菜、槐花等。
3.气滞血瘀
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水肿、血栓形成,触痛明显,舌质红或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治以止痛如神汤加减,常用秦艽、桃仁、皂角子等。
4.脾虚气陷
肛门松弛,痔核脱出须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面白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黄芪、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可常食菠菜、无花果、野猪肉、黄鳝等。
熏洗法
以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用毛巾蘸药液趁热湿敷患处,冷则更换。具有活血止痛、收敛消肿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汤、苦参汤等。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术后。
外敷法
将药物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等作用。根据不同病情可选用油膏或散剂,如九华膏、黄连膏、消痔膏(散)、五倍子散等。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术后。
塞药法
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作用,如痔疮栓等。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术后。
结扎疗法
此为中医传统的外治法,除丝线结扎外,也可用药制丝线、纸裹药线缠扎痔核根部,以阻断痔核的气血流通,使痔核坏死脱落,遗留创面修复自愈。
【外痔】
外痔多由肛缘皮肤感染,或痔外静脉丛破裂出血,或反复感染、结缔组织增生,或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而成。其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
1.湿热蕴结
多见于炎性外痔,表现为肛缘肿物肿胀、疼痛,咳嗽、行走、坐位均可使疼痛加重,便干,尿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治以止痛如神汤加减。
2.血热瘀阻
多见于血栓性外痔,表现为肛缘肿物突起,肿痛剧烈难忍,肛门坠胀疼痛,局部可触及硬结节,其色暗紫,伴便秘、口渴、烦热,舌紫,苔淡黄,脉弦涩。治以凉血地黄汤加减。
3.湿热下注
多见于静脉曲张性外痔,表现为便后肛门缘肿物隆起不缩小,坠胀感明显,甚则灼热疼痛或有渗出,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加减。
外治法
同内痔治疗。
其他疗法
炎性外痔可采用远红外、微波或超短波治疗。炎性外痔及结缔组织性外痔反复发炎,痔体较大,影响行走,或影响清洁者,可考虑行外痔切除术。血栓性外痔可采用血栓剥离术,静脉曲张性外痔若想彻底治疗可做静脉丛剥离切除术。
【混合痔】
    混合痔具有内痔、外痔的双重症状,表现为大便时滴血或射血,量或多或少,色鲜,便时常有肿物脱出,能自行回纳或须用手法复位,若合并染毒则可发生嵌顿肿痛。混合痔的内、外治法参考内、外痔,必要时可选用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预防调护】
    1.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卫生,防止便秘或腹泻;蹲厕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肛门部瘀血。
2.注意饮食清淡,多喝开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避免久坐久立及负重远行,应进行适当的活动。定时做肛门括约肌运动,进行肛门功能锻炼。有痔核脱出时应及时复位,可用热敷、卧床休息、外涂润滑剂、提肛等方法。便血量较多时应停止排便,可用棉球填塞压迫止血,出血不止或复位困难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病症调理

痤疮

2025-7-11 7:31:22

病症调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2025-7-11 8:30: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