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㖞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口眼㖞斜”。面瘫的发生常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西医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本病范畴。
【主要症状】
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㖞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患侧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针灸治疗】
主穴取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牵正、太阳、合谷、足三里。平补平泻法,翳风宜灸。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行补法。
【皮肤针】
取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叩刺以局部潮红为度。适用于恢复期。
【拔罐】
取穴同前,可行闪罐、走罐或刺络拔罐。
【穴位贴敷】
取穴同前,将马钱子锉成粉末,取1~2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
【推拿治疗】
治疗顺序为先患侧再健侧。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开始,经阳白、太阳、四白、睛明、迎香、地仓、颧髎、下关至颊车穴,往返治疗5~6遍。以拇指按揉牵正、承浆、翳风,每穴1分钟。用大鱼际揉面部前额、颊部3分钟。在患者颜面部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最后拿风池、合谷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推拿手法操作宜轻柔,避免颜面部皮肤破损。早期禁止在翳风、颊车等处施术,因其深层内部正是面神经干通过之处,此时神经处于水肿、变性状态,不能承受推拿的直接压力。如果误推该处,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延缓治愈时间。
2.早期面部表情肌的功能锻炼对于缩短疗程有着重要意义。嘱患者应尽早进行皱眉、蹙额、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训练,每日可进行数次,每次数分钟。每日2~3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3.嘱患者生活规律,注意保暖,防止受风寒刺激,保持情志舒畅。
4.嘱患者平时用湿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患侧耳下方。病程达20天以上者,鼓励患者做自我推拿。方法为单手在额部、颊部做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