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多因急性咽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久,或素体肺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肾阳虚、痰凝血瘀等,使咽喉气血不利,出现自觉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或出现咽干、咽痒、咽部微痛及灼热感等各种不适,可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检查见咽黏膜肥厚增生,咽后壁颗粒状突起,或见咽黏膜干燥。
1.肺肾阴虚
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或咽部哽哽不利。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手足心热,或见潮热盗汗,颧红,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养阴清肺汤,主要药物有生地黄、玄参、薄荷等。
2.肺脾气虚
咽喉不利或痰黏着感,咽燥微痛。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易恶心,时有呃逆反酸。平素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胃纳欠佳,或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脉细弱。治以补中益气汤,主要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升麻、柴胡等。
3.脾肾阳虚
咽部异物感,微干微痛,哽哽不利。痰涎稀白,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频而清长,腹胀纳呆,下利清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治以附子理中丸,主要药物有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等。
4.痰凝血瘀
咽部异物感,痰黏着感,焮热感,或咽微痛,咽干不欲饮。易恶心呕吐,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微黄,脉弦滑。治以贝母瓜蒌散加减。
【针灸治疗】
1.针刺
以合谷、内庭、曲池、足三里、肺俞、太溪、照海等为主穴,以尺泽、内关、复溜、列缺等为配穴。每次主、配穴各选2~3穴,每日1次。
2.艾灸
选合谷、足三里、肺俞等穴,悬灸或隔姜灸,每次2~3穴,每穴20分钟。主要用于体质虚寒者。
【推拿治疗】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沿颈部两侧纵向平行线上下反复轻轻揉按,或用一指禅推法,每次10~20分钟。
【其他疗法】
1.吹喉法
将中药制成粉剂,直接吹喷于咽喉患部,以清热止痛利咽,如冰硼散等。
2.含漱法
中药煎水含漱,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甘草煎汤;桔梗、甘草、菊花煎汤。
3.含噙法
将中药制成丸或片剂含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以达到治疗目的。
4.蒸汽吸入
可用内服之中药煎水装入保温杯中,趁热吸入药物蒸汽,熏蒸咽喉,亦可将中药液置入蒸汽吸入器中进行蒸汽吸入。
【预防调护】
1.饮食有节,忌过食肥甘厚腻及生冷寒凉,戒除烟酒;咽部红肿疼痛者,忌辛燥食物。
2.起居有常,避免熬夜,早睡早起,增强体质。注意保暖防寒,空气污染严重时戴口罩。
3.动静适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4.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