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分类方法是随着方剂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的。纵观历代方剂学文献,有以病证为纲分类者,有以病因为纲分类者,有以脏腑为纲分类者,有以组成为纲分类者。现以治法为纲分为21种。
名称 | 释义 |
---|---|
解表剂 | 凡以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凡风寒外感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薄白、脉浮者,均为其适用范围。 |
泻下剂 | 凡以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为泻下剂。凡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苔厚、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均可用泻下剂治疗。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
和解剂 | 凡以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的方剂,统称为和解剂。适用于少阳证,肝郁脾虚、肝脾不和、寒热互结、肠胃不和等证。 |
清热剂 | 凡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祛暑剂 | 凡以祛除暑邪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为祛暑剂。 |
温里剂 | 温里剂适用于里寒证,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须辨别寒热之真假。 |
表里双解剂 | 凡以表里同治、内外分解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为表里双解剂。适用于邪气在表、里证又急之证。 |
补益剂 | 凡以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各种虚损病证的方剂,统称为补益剂。补益剂适用于有虚无邪,或以虚为主者。可酌加健脾和胃、消导化滞之品。 |
固涩剂 | 凡以收敛固涩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滑脱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 |
安神剂 | 凡以安神定志作用为主,用于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
开窍剂 | 凡以开窍醒神作用为主,用于治疗窍闭神昏证的方剂,统称为开窍剂。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孕妇亦当慎用或忌用。 |
理气剂 | 凡以行气或降气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适用于气滞和气逆的证候。 |
理血剂 | 凡以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为主,用于治疗瘀血证或出血证的方剂,统称为理血剂。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妊娠期,均当慎用或忌用。 |
治风剂 | 凡以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为治风剂。 |
治燥剂 | 凡以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为治燥剂。可配伍清热泻火或益气生津之品。 |
祛湿剂 | 凡以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祛湿剂。 |
祛痰剂 | 凡以消除痰涎作用为主,用于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 |
消食剂 | 凡以消食运脾、化积导滞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各种食积证的方剂,统称为消食剂。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用。 |
驱虫剂 | 凡以驱虫、杀虫或安蛔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为驱虫剂。 |
涌吐剂 | 凡以涌吐痰涎、宿食、毒物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痰涎、食积及胃中毒物的方剂,统称为涌吐剂。中病即止,年老体弱者、孕妇、产后妇女均应慎用。 |
治痈疡剂 | 凡以散结消痈、解毒排脓、生肌敛疮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痈疽疮疡证的方剂,统称为治痈疡剂。 |
声明:信息更正或拒绝收录,敬请致邮:6018246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