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用以保证人体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而药物的重要作用,在于药品的不同性能和功效,能用于调节生命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防病治病、促进机体健康。将药物的保健、治疗、预防及增强体质的这些作用融入日常膳食,使人们在必需的膳食中享受到食物营养和药物防治调节两方面的作用,这就是药膳的魅力所在。
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药食同源”“食养”“食治”的道理,可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医官——食医,也早已存在于周代帝王宫廷中。古人把中药与食料按照一定的理论与原则有机组合,产生食养、食治的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药膳”。伴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兴盛,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这种饮食文化不仅未被淘汰,反而愈加完善和系统,成为一门具有独特体系的学科。
药膳的配伍,始终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辨证组方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在辨证的基础上配伍组方。始终注重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脉的偏盛偏衰,用药膳以补偏救弊,使其达到平衡协调的目的。中医药膳有别于现代营养学,它不仅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融入了治疗手段,可单独治疗或辅助药物治疗疾病。它也有别于单纯的药物疗法,创造了以饮食为主治疗疾病的新途径,避免了人们对药物治疗的紧张心理,于日常餐饮中即可获得疗效。这种双效作用在理论上的依托就是辨证施膳。
药膳的基本立足点,是通过药物与食物的结合,对机体进行缓渐调理,尤其适用于药物治疗后的康复调理、某些慢性病的缓渐治疗、机体衰弱时的逐步改善、平常状态下的滋补强壮,对中华民族的繁衍起到了重要作用,广泛流传于我国各民族中。即使在国外其他民族中亦具有深远影响,如今意大利仍盛行的“大黄酒”“杜松子酒”就是700年前马可·波罗从我国带回的药膳方。目前在东南亚、日本、韩国,乃至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愈来愈多的人开始青睐中医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