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高等医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52年在西安创建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址历史文化名城咸阳。作为1978年中共中央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学校始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任。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2021年晋升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2年入选教育部“中国中医药联合研究生院”成员单位,并于2024年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跻身国家优质本科高校行列。历经70余载耕耘,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中西医并重,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医科类大学。

根基深厚,设施完备

学校坐拥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地处西咸新区沣河之畔,北校区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渭阳中路,总占地面积约86万平方米。目前,学校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6809人,其中本科生13818人,硕士研究生及留学生2991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以及儿科学院、妇幼保健学院等**2个医教协同共建单位**。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并设有陕西陕中药业有限公司和陕西中医药博物馆,成功构建了“教育—医疗—产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学科卓越,引领西北

学校坚持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深挖“长安医学”精髓,赋能陕西“秦药”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布局。**中医学、中药学**两个一级学科综合实力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黄帝内经》研究、针刺麻醉、方氏头针、中医脑病证治体系等方向取得原创性、首创性成果,享誉海内外。**5个学科**入选“十四五”全国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学**连续两轮入选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学科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学科实现历史性突破,跃升两个等级。

名师荟萃,桃李芬芳

学校汇聚了一支由国医大师领衔,整体实力雄厚、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临床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直属附院),其中专任教师1204人,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者736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050名**、**博士生导师63名**、**博士后导师8名**。师资队伍中包括**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3人**、全国优秀教师及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岗学者等国家级人才11人,省部级以上人才160余人次。

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科技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全校拥有**各类科研平台109个**,其中**省部级以上平台37个**,包括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全国首个中医药领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北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等重量级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1000余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4项**。牵头完成陕西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覆盖107县),主持编制省级规划27项、行业标准105项,完成45种“秦药”品牌遴选,并承担《中华医藏》重要编撰任务,科技赋能产业成效卓著。

育人为本,成效卓著

学校在国内率先大规模实践“院校+师承”相结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立足陕西,辐射全国,开拓海外。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优秀中医药人才,其中包括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雷忠义、杨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刘保延,岐黄学者杨明会、张冰等杰出代表。陕西省75%的“名中医”和80%的省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骨干均毕业于我校,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三年超95%。学生创新能力突出,近五年在“互联网+”等竞赛中获奖**150余项**。

服务社会,彰显担当

学校两所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国家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临床研究基地)和第二附属医院(全国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旗舰”试点),特色互补,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重大贡献。学校积极投身国家战略,创新“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旗下陕西陕中药业有限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学校牵头组建国家(陕西)中医医疗队,累计派出**4500多人次**支援国内外多地,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开放办学,誉满全球

作为全国最早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中国政府奖学金等资助项目。已与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300多名**中医药人才。在俄罗斯、瑞士、罗马尼亚、赞比亚设立中医药医疗中心,建立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英国工作站,并与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等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马文轩“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的真情告白,成为学校国际交流的佳话。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

学校实施“文化铸校”战略,将孙思邈“大医精诚”、延安精神、邵小利英烈风范、国医大师楷模融入育人全程。打造了“文艺百花奖”汇演、中医药文化进万家等**20余个**特色文化品牌。“思邈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获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新媒体影响力卓越,官方微信常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榜首。

**践行新使命,奋进新征程!** 陕西中医药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不懈奋斗!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